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北京时间 9 月 17 日,东京田径世锦赛女子200米预赛开启,中国选手李玉婷在第 4 组第 6 道登场,最终以 23 秒 64 的成绩位列小组第 8,遗憾无缘半决赛。这场与世界顶尖选手的直接对话,不仅暴露了差距,也为这位 22 岁的小将指明了后续提升的方向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作为中国女子短跑的中坚力量,李玉婷此前的表现曾让人充满期待。2023 年杭州亚运会,她与队友携手夺得女子 4×100 米接力冠军,将亚洲女子短跑的竞争力提升到新高度;2024 年全国田径冠军赛,她以 23 秒 11 的成绩刷新个人赛季最佳,顺利拿到世锦赛参赛资格。此次出征东京,外界期待她能在个人项目中实现突破,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次深刻的历练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从比赛进程来看,李玉婷的困境从弯道阶段便已显现。同组对手实力堪称 “死亡之组”—— 不仅有今年钻石联赛总冠军、美国选手布朗(预赛跑出 22 秒 18 的赛季最佳),还有牙买加名将杰克逊等多位跑进 22 秒 50 以内的顶尖选手。起跑阶段,李玉婷反应时间 0.167 秒,处于小组中游水平,但进入弯道后,她的步频节奏明显跟不上对手:布朗通过流畅的弯道技术将步频提升至 4.9 步 / 秒,而李玉婷的步频始终维持在 4.5 步 / 秒左右,过弯后已被对手拉开近 2 米差距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后半程直道冲刺阶段,李玉婷虽全力加速,但核心力量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,速度衰减幅度达到12%,而布朗的速度衰减仅为6%。最终 23 秒 64 的成绩,不仅比个人赛季最佳慢了 0.53 秒,也与小组晋级线(22 秒 68)存在明显差距。赛后技术分析显示,李玉婷在弯道身体倾斜角度、直道蹬地力度等关键技术环节,与世界顶尖选手仍有 15%-20% 的提升空间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尽管未能晋级,但此次世锦赛对李玉婷而言并非毫无收获。作为她职业生涯第二次参加世锦赛个人项目,与布朗、杰克逊等名将同场竞技的经历,让她直观感受到了 “世界速度” 的强度。“看到她们过弯时的节奏,才知道自己在细节上差在哪里。” 李玉婷在赛后采访中坦言,这次比赛让她明确了训练方向 —— 接下来将重点强化弯道技术和核心力量,争取在下一个周期缩小差距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女子 200 米项目正处于 “新老交替” 的关键阶段。除了李玉婷,16 岁的陈妤颉也在此次世锦赛中亮相,虽同样无缘半决赛,但两位选手的参赛经历,为中国女子短跑积累了宝贵的大赛经验。随着训练体系的不断完善,以及与国际高水平赛事交流的增多,未来她们有望在速度与技术上实现双重突破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对李玉婷而言,此次出局更像是一次 “成长必修课”。22 岁的年龄,意味着她仍有 3-5 年的竞技黄金期,只要针对性解决技术短板,保持稳定的训练状态,完全有机会在巴黎奥运会、下一届世锦赛等大赛中实现突破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正如中国田径队短跑教练所说:“差距不可怕,关键是从差距中找到进步的路径。李玉婷的潜力还没完全释放,我们对她的未来有信心。”